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一流
面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学校高度重视优化办学条件的保障性,反复论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把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作为强基固本工程。
基本办学条件优越
我校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生物科技产业学院”,入校学生既是武威生物制药技术学校学生,也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学生,共享优越的办学条件,享受优质的高校资源,共用教学、生活、实训等设施,可一站式完成“中职+高职”学业,学习优秀的学生并可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条件优秀的学生还可公派出国留学。
校外实训基地多元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号)要求,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等大型企业建立了50多个一体化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所学专业对口、实习岗位相近的原则,安排学生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
规范学生管理
全面落实“专家治校、管理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管理理念。学校校长从事职业教育近20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还配备了一支经验丰富、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教师管理团队。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和教授从事学生管理辅助工作,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
优化师资结构
学校配备专业教师及“双师型”教师24名,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80%。8个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特色专业均配备了专业负责人,建立了5个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保障。近两年,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积极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5个专业教研室面向行业引进8名企业高管深度参与教学指导。建立了教学督导巡课听课制度、年轻教师评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专业课程全覆盖。
提升教学质量
严格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在5个教研室建立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5项教学质量衡量指标。建立了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4项人才培养质量追溯改进机制,教学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
衔接贯通培养、升学渠道畅通
衔接贯通推进专业群建设
学校立足办学基础,做大做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型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生物、信息、机电、经管、人文等五大类技术技能型专业群,深入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群建设。
实施中高本贯通培养体系
学校每年评定20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进入衔接贯通培养“圆梦计划”通道,施行中高职衔接及专升本贯通培养,打通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逐步完成本科教育建立升学途径。
“雨露计划”保障助学政策多元
国家奖助学金
凡被武威生物制药技术学校录取且品学兼优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学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6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
“雨露计划”助学金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精准识别扶助对象,学校实施了“雨露计划”助学活动,面向省内县属初级中学选定200名学生进入助学计划,给予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等。
校长奖学金
在国家助学、“雨露计划”的基础上,学校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对于达不到国家或省市奖助标准但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每生给予3000-500元校长奖学金或1000-300元校长助学金。
勤工助学补贴
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安排到学校公益性岗位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并发放不少于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表现突出的可以留校,纳入学校编制。
校园文化多彩、学生全面发展
文化育人
大力推动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拓展素质教育渠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团引领
学生在校期间,可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参加校园学生社团,定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外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条件优越并获得主办方奖项者,可推荐到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并优先推荐进入中高一体化、中高本贯通制培养通道。
以赛促能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抓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奖项者,参加中职升学考试时可加分或优先录取,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目的。